一、工作概况
1、工作背景介绍:
①土壤一普(1959-1961),,,,,,,主要了解中国的耕地资源到底有多少,,,,,,,在哪儿,初步建立了一个土壤分类系统,,,,,,,摸清了耕地资源分布与土壤基本性状;;;;;;;;
②土壤二普(1975-1994),,,,,,,对比一普范围更大,,,,,,,更精细,,,,,,,时间跨度更长。。。。。1975-1978形成二普的技术规程,,,,,,,完成3个县试点;;;;;;;;1979-1984基本完成二普;;;;;;;;1985-1994进行成果汇总。。。。。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乡镇级开展调查采样,,,,,,,最终汇总全国的工作方式;;;;;;;;通过二普,,,,,,,第一次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基本性状等,,,,,,,建立了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并编制了《中国土壤》、《中国土种志》等资料和图件,,,,,,,摸清了中低产田的比例、分布以及主要障碍类型,,,,,,,为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开垦、中低产田改造、科学施肥、农业区划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③而后我国组织开展了土壤污染调查、全国国土调查的一调、二调、三调,,,,,,,其中也都涉及到了土壤部分性状的调查,,,,,,,2016年12月30日,,,,,,,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正式实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能是和农业、耕地直接相关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专项调查。。。。。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等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组织完成全国耕地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将全国20.23亿亩土地,,,,,,,从高到低划分为10个等级。。。。。
④土壤二普距今已40余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耕地的全面体检,,,,,,,直接关系着未来生态发展的战略,,,,,,,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
2、目的意义:
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す芾淼忍峁┛蒲еС牛,,,,,,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3、目标:
到2025年实现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ど肪场⒂呕┮瞪季帧⑼平┮蹈咧柿糠⒄沟於崾祷。。。。。
4、普查对象:
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二、工作依据及内容
1、工作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
(2)《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三、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1、技术路线
2、工作方法
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业普查、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体系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模型模拟技术、现代化验分析技术等为科技支撑,,,,,,,统筹现有工作平台、系统等资源,,,,,,,建立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平台,,,,,,,实现普查工作全程智能化管理;;;;;;;;统一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以土壤二普土壤图、地形图、国土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图等为基。。。。。,,,,,,编制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底图;;;;;;;;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等,,,,,,,参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等在工作底图上统一规划布设外业调查采样点位;;;;;;;;按照检测资质、基础条件、检测能力等,,,,,,,全国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规范建立测试指标与方法;;;;;;;;通过“一点一码”跟踪管理,,,,,,,构建涵盖普查全过程统一质控体系;;;;;;;;依托土壤三普工作平台,,,,,,,国家级和省级分别开展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实现土壤三普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科学、规范、高效推进普查工作。。。。。
四、工作成果序号成果内容备注
1、数据成果
①全国土壤类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清单;;;;;;;;
②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特色农产品区域、盐碱地调查等专题调查土壤数据。。。。。
2、数字化图件成果
①全国土壤类型图;;;;;;;;
②土壤养分图;;;;;;;;
③土壤质量图;;;;;;;;
④耕地盐碱;;;;;;;;
⑤酸化等退化土壤分布图;;;;;;;;
⑥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
⑦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3、文字成果
①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
②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适宜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利用)评价报告;;;;;;;;
③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质量报告;;;;;;;;
④东北黑土地、盐碱地、酸化耕地等改良利用、特色农产品区域土壤特征等专项报告。。。。。
4、数据库成果形成集土壤普查数据、图件和文字等国家级、省级土壤三普数据库,,,,,,,主要包括:
①土壤性状数据库;;;;;;;;
②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库;;;;;;;;
③土壤利用等专题数据库。。。。。
5、样品库成果 形成标准化、智能化的国家级和省级土壤样品库、典型土壤剖面标本库。。。。。
五、进度安排
“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普查工作,,,,,,,形成普查成果报国务院。。。。。
时间进度安排备注2022年启动土壤三普工作,,,,,,,开展普查试点动员部署→选定试点县(在全国31个。。。。。ㄗ灾吻⒅毕绞校┑80个以上县开展试点)→开展试点培训→做好试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土壤三普技术规程、构建普查工作平台等)2023—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开展技术实训指导→组织外业调查采样(2024年11月底前完成)→组织内业测试化验(2024年底前完成)→组织抽查校核(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专家)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数据审核,,,,,,,汇总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数据(2025年上半年)→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完成普查成果验收、汇交与总结,,,,,,,形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2025年下半年)。。。。。
六、业务点分析
1、充分利用我司武汉分公司技术优势参与土壤三普工作平台的构建,,,,,,,过程监测和结果分析;;;;;;;;
①利用遥感、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技术、模型模拟技术和空间可视化技术等,,,,,,,统一构建土壤三普工作平台,,,,,,,构建任务分发、质量控制、进度把控等工作管理模??????椋,,,,,,样点样品、指标阈值等数据储存模??????椋,,,,,,数据分类分析汇总模??????榈。。。。。
②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支撑普查过程,,,,,,,建立三普统一数据地图底座。。。。。
③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观测手段支撑大面积、全流程土壤调查监测过程和结果分析。。。。。
2、我司在前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项目(工作即将开展,,,,,,,2022年7月结束)经验的基础上可参与底图制作、布设样点、调查采样、测试化验、成果编制与汇总等土壤三普调查的全过程。。。。。
注意:需积极关注2022年试点名单的确认及我省试点工作安排(全国80个县试点)。。。。。